汽车圈
  • 新闻焦点
  • 消费报告
  • 维权通道
  • 有事郝说
  • 315消费论坛
  • 关于我们
  • 凯翼造智能汽车是否靠谱?
    时间:2014-09-03 11:38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风之谷

    前不久,有媒体爆出汽车行业的新兵凯翼汽车正与百度和小米等企业谈合作,要造智能汽车,并且抛出了汽车行业轻公司的概念,在成都车展的前夜又以一场高调的品牌发布会发宣布了这个品牌的新生。一时间关于凯翼发布会的照片和各方评论瞬间刷满了微信朋友圈,这般热闹,笔者也乐于搀和一番。

    自主突围需要商业模式创新

    关于凯翼是否是个“靠谱男”的话题,首先回到“自主品牌十一连降”的大背景之下,自主品牌战略实现突围的话题高烧不退,确实有一批苦练内功,以转型求突围的“好典型”涌现了出来。

    实际上自主突围的路径应当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体系能力,更需要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大胆的突破和创新,“不创新毋宁死”唯有以此才能在汽车行业这个相对封闭和静止,且准入门槛又高的一汪静水中掀起一片波澜。

    笔者还记得再观致汽车初生之时,郭谦(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曾对外高调抛出了“世界上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的疑问,而这个疑问恰恰是观致作为一个新生的汽车品牌首先需要回答的。时过境迁,观致3系列的多款车型已经陆续上市,接受市场的检验,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分析和评论人士对其前景均存在不少争议,撰文不少;但无论如何观致都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以整合创新和国际化的思维跳出了自主品牌冲击高端的传统思维,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都应当得到鼓励和赞许,功过非还是交由历史去评价吧!

    实际上郭谦所抛出的这个疑问,不仅是观致汽车首先要予以回答,同样深深地拷问着如今的大多数自主品牌,尤其是凯翼这样的新兵。

    轻公司颠覆传统格局和生态

    纵观世界车坛风云变幻,几十年来,熙熙攘攘,但基本上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深谙中庸之道,强于对品质和成本的管控;大众推崇的平台化战略,大大提升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产品推出的效率,全线布局,尤其在中国收效颇丰;再到特斯拉这样的黑马借势新能源一鸣惊人。事实证明要做现有格局的破局者,必定需要商业模式的整合与创新。

    当三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巨头们三分世界手机市场天下的时候,苹果专注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抛弃了背后繁冗的技术和复杂的制造环节,一举超越用户的期待,成为了旧有格局和生态系统的颠覆者。

    继苹果之后,小米模式的成功给传统的制造行业僵化的思维模式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大数据、汽车电商、互联网思维等不断给传统汽车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思维的灵感。由于三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公司在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深厚的垂直整合优势所垒筑起来的行业准入高门槛,让任何后进者以照抄和照搬的模式都难以超越和颠覆。而苹果、小米等后来者以轻公司的模式却成功破局,这给予其他行业更多的启示,如汽车行业所热衷讨论的以小米模式造车等话题。

    新进入的汽车品牌如何破局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由于其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资金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门槛行业,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入且产出较慢,在一定意义上加剧了行业的封闭性。而作为新的汽车公司和品牌想要破局或者长久生存下去,就必须以巧妙的资源整合与嫁接,以新的思维和商业模式去回答前面所抛出的疑问。

    近来,不断有一些新进入的汽车品牌时而活跃在我们的眼前,如潍柴集团收购了嘉川汽车,整合上下游资源,并引入职业经理人,打造了全新的英致品牌,针对眼下大热的小型SUV市场,已经成功推出了英致G3。实际上这种创新的力度并不大,而借鸡生蛋的模式还不如比亚迪,当年以电子和电池产业的优势收购秦川汽车,跨界进入汽车行业时早已有之,以产业链的高度垂直整合和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颠覆传统汽车行业也让比亚迪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又如吉奥在并入广汽集团之后,大大增强了自身实力,以借助广汽集团的技术平台和研发资源,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同样北汽银翔也充分发挥了国企与民企互补结合,取短补长的体制优势,首推的幻速S2、S3两款小型SUV表现不俗。

    凯翼的机会在哪里

    如今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商、大数据,汽车流通领域的变革实际上给行业带来的冲击,又给新进入者带来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遇,大家又一次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还没有到达起跑线,那么对于新的公司是否有机会呢?

    对于凯翼汽车而言,采用轻资产重研发的模式,继承了部分衣钵,避免了初期大量的产能投资等基础建设费用,让其能够轻装上阵,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的资源,重新产品定义和设计,打造后发的竞争优势,同时亦有可能在汽车销售和售后渠道上进行大胆改造和创新。

    依靠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和推广,今后的智能汽车系统,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PC、车与手机等全面互联并不是一个多么稀奇和昂贵的东西,并且通过前向和后向付费等多种盈利的模式,其成本是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消化的,带来的是更加科技和前瞻的互联网汽车生活,但这恰恰也将是凯翼造车的关键环节和难点,从造车源头来看,位于上游互联网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和下游代工厂商的中间,如何以有效的资源强化自己的话语权,有多大的资源掌控力度决定了其整合创新的力度和颠覆传统汽车的能力,此环节也将是争议和关注的焦点,从成都车展发布的首款概念车A0级SUV i-CX的设计来看,大尺寸的中控液晶屏和液晶仪表都具备了一些互联网科技的特征,而更加深度的定制和整合才是决定其颠覆能力的关键,此外虽是互联网时代,关于汽车产品本身机械性能的提升同样也不容忽视,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此外关于互联网汽车,必然还有一个营销端的特征,借助互联网巨头的实力,深耕汽车电商,尽快以较少的投入形成快速破局,也是整套战略的关键,强化自身产品的差异化定位,以粉丝经济制造用户期待,当然这也是对于其作为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转型的重大考验,借助开放的汽车大卖场和一些偏传统的汽车销售渠道则是一些有益的渠道补充。

    从整个大的行业来看,互联网对于传统汽车行业的改造已经日益加深,上汽携手阿里巴巴的造互联网汽车以及乐视网与北汽携手,重点瞄准汽车后座经济,如今又迎来凯翼起跑,谁是最成功者,我们现在还难以判断,可以确定的是不久之后必须还会有更多后来者加入互联网造车的阵营之中。

    我们依旧从哲学观点来看,凯翼作为新生事物不管其发展初期力量的弱小和所受到的质疑和打压,但源于其自身的优越性和更趋于合理性,终究是要带来颠覆和冲击的,但其中又需要避免“半创新“带来的尴尬。当然无论吃螃蟹者们最终能否以造车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自主品牌的战略突围,这都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方向,不仅限于中国。

    汽车圈大事小事天下事,有事郝说!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
    电话:010-66668888
    邮箱:haoqingfeng10#126.com (将#改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冠城名敦道7号楼1804室
    Copyright © 2002-2011 汽车圈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50874号-1